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特色介绍: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97年开始设置,2002年升格为本科,在中医药类院校中较早开设该专业,在招生规模、教学软硬件、及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本专业突出医工结合,突出学科交叉,充分利用我校在全国中医药领域的领先优势,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中医药学科有机融合的优质资源,多渠道打通医工结合教学和人才培养通道,整合优势资源,发掘科研潜力,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与科研同步一体培养,实现医工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近年来,探索在本专业构建医工结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打造医学与计算机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创新模式,在同行业中获得认可,同时贯彻医工结合思想,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效果显著,培养了医工结合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专业招生信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制),招收理科
广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授予本科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现代计算机专业知识,了解中医药基本知识,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类管理机构、教育、医疗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及维护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药学概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等。
特色教学实践平台:
1. 教学实践平台
学科专业重点平台

教学实验室

桌面云平台


专业课程教学系统
2.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先后与广州慧扬健康科技公司、广州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主要开展的合作有:派遣学生到公司进行毕业实习或推荐毕业生就业,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及邀请工程师来校讲学。
共建的教学基地还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医学数据仓库实践教学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市博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医药信息化实践教学基地等。

3.医学信息工程学院三个PI团队
课外创新项目平台依托“医药数据挖掘与分析”、“医药信息检测与信号处理”及“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个PI团队,团队均与相关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协同育人。PI团队以医工融合为核心,通过课题或项目研究,进行项目孵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实践活动情况
学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本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就业对口率超过80%。学生就业质量较好,就业率较高,位居全校第三。有近30%的毕业生进入与医疗信息相关行业工作。通过实地走访、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等方式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处在较高水平,连续三年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专业需求和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区块链的发展,计算机类专业是未来最有前途的专业之一。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性广、交叉面大、覆盖社会各行业,就业形势好,同时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还掌握了基本中医药知识,同时熟悉医院信息化系统开发及医学数据处理与分析,与其他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相比,我校学生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优势明显,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