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与中医药的交叉融合,近日,医学信息工程学院举办了《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通识课程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如何打造一门既符合本校本科生认知规律,又具有鲜明中医药院校特色的高质量人工智能通识“金课”。备课会由学院陈平平副院长主持,赵文光院长及学院全体教师参与,并特邀华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专家汤德佑副教授莅临分享。

汤教授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实践为例,全面介绍了其面向全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宝贵经验。他提到,华南理工大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多轮集体备课应对学生专业背景多元、基础差异大的挑战,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该课程涵盖了从AI基本概念、深度学习原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及Python基础等模块。汤教授特别强调了通识课建设必须“接地气”,应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教学难度,采用“案例驱动、实践引领”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与中医药学等领域紧密相关的生动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反向驱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随后与会教师纷纷就课程内容设计、案例库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改革等具体问题向汤教授请教。汤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且富有建设性的解答,为我院课程建设打开了新思路。
最后赵文光院长进行总结发言,赵院长对汤教授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和精准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汤教授的报告内容详实、见解深刻,其教学实践经验对我院即将开展的人工智能通识课教育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赵院长勉励全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后续建设工作中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经验的交流分享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动员会,为学院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通识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摄影:郑程峰
撰稿:叶 辉
审核:陈平平
审定:孟楠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