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主办的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交流会暨研究生人才培养论坛” 在大学城校区医工楼 704 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聚焦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汇聚校内外专家学者、学科成员、学院师生共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新路径,助力中医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特别是此次学科交流会邀请到了临床医学专家、高校研究学者、企业技术专家、医院信息化专家等,围绕中医药智能化的传承发展创新,形成了产学研医跨学科协作研讨交流。
论坛伊始,医学信息工程学院赵文光院长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学院热烈欢迎莅临指导的各位专家学者,然后他回顾了学院学科发展的历程,强调中医药信息学作为交叉学科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指出需以学科建设为基石、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中医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发展规划部王坤副部长代表学校发展规划部讲话,他指出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中医学现代传承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期望学科建设能通过平台建设、服务临床、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多维度推进,汇聚整个广中医智慧和力量,致力于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引领力量。

随后,学科带头人周武、陈沁群对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介绍,从学科定位、研究方向、平台建设等方面展现学科发展成果,剖析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后续学科建设明确了攻坚方向。

在学科学术讲座交流环节,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文贵华教授带来《基于中医情志理论的心理健康评估思考》,从跨学科视角探索中医情志理论与心理健康评估的结合点;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研究中心翁衡教授分享《PPG 脉搏波中医虚实辨证框架研究》,展示了脉搏波技术在中医辨证中的创新应用;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志川博士作《人工智能赋能辅助医疗诊断》报告,呈现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的实践成果;医学信息工程学院门韶洋副教授阐述《基于演化算法的不均衡舌像疾病分类研究》,为中医舌诊智能化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茶歇过后,医疗智能化讲座交流环节接续开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科贺嘉嘉科长带来《基于互联互通,释放医院数据价值》,探讨医院数据价值挖掘的路径;广东省中医院信息科王国高级工程师分享《智慧中医医院建设探索与思考》,勾勒智慧中医医院建设的未来图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信息中心陈龑副主任作《医院智慧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报告,总结医院信息化运营管理的实践成果;北京易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李永升经理阐述《科技赋能临床科研、AI 助力名医传承》,展现 AI 技术在名医传承与临床科研中的赋能作用。

在学科人才培养交流环节,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曹东教授以《立德树人精耕细作:研究生培养实践与思考》为题,从育人理念、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等方面分享研究生培养经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科郑泽南副科长作《医院信息化背景下骨干人才培养思考》,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提出人才培养建议;邹昆博士生分享《中医学背景学生如何开展智能化研究:经验探索》,为跨背景学生开展智能化研究提供经验借鉴;林煌博研究生带来《从广中医到清华:我的跨学科培养之路》,以自身经历展现跨学科培养对个人学术成长的推动作用。

本次论坛通过多场专题报告、交流研讨,在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的学术研究、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广泛共识。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化产学研医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信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中医药现代化与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

撰稿:马倩
审核:周武
审定:孟楠
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202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