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信箱 学校主页
学院概况学科师资人才培养学生工作党群工作校友之窗安全专栏下载专区规章制度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师资 >>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时间:2017年12月15日  点击:[]

科研平台

本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较鲜明的学术特色,获得多项高层次平台建设支持。目前建成的重点平台有: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信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学综治体系及信息技术平台;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博颖中医药信息化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医学数据仓库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信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为凝聚科研力量和研究方向,探索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模式,以提高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培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创新能力,提供培养创新能力平台,获得国家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和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组建了PI团队开展科研教学工作。

1. 基于大数据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PI团队

基于大数据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科研团队负责人为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带头人张洪来院长,团队成员包括“国家杰青”商洪才研究员、“杏林青年学者”周武研究员、门韶洋博士、崔曼曼博士。本团队致力于中医药信息学研究,在研究过程积极引入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将针灸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技术、生命科学等多种交叉学科相结合,采用生物控制、传感技术、信号处理、图像分析等技术以及生物力学、光、电等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开展颈椎病针灸疗效评价数据挖掘、影像智能评价方法研究,不断拓宽传统中医与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结合的研究领域,开展辨证论治四诊延伸性电子化数据采集系统及设备集成等临床疗效中医评价的应用基础研究,为中医诊疗方法规范化、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2019年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辨证论治四诊延伸性电子化数据采集系统及设备集成”等国家、省级和厅局级课题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3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二等奖、首届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英才”培养对象1名,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1名。

本团队通过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等机构合作,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近3年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包括IEEE ISBI、IEEE ICIP、ICPR、MICCAI等各类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

2.“医药数据挖掘与分析”科研PI团队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医药数据挖掘与分析”创新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1月,本实验室立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已有的中医药科研及临床的深厚基础,大力推动中医药信息学的研究,开展医药数据处理与分析、肿瘤信息学、移动医疗及中医药人工智能应用等交叉学科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医药的研究注入新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为中医药走向国际提供坚实基础。

团队负责人为刘秀峰教授,团队目前共有成员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有1位教师曾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美国乔治亚大学进修学习,1位教师赴日本大坂开展医学信息的进修学习,2位硕士生导师、2位广东省“千百十”校级培养对象,1位青年英才培养对象。近年来,团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近年来主持各类科研课题10多项,主持教改课题20多项,以主要成员参与国自然课题2项,发表EI收录和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建设了2门校级精品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1门校级双语示范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

实验室大力推动本科生进科研实验室活动,每学期接收的本科生平均在10人以上,积极带领本科学生参与各类科技比赛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迄今为止,实验室老师指导本科学生获得过国家级挑战杯二等奖、省挑战杯三等奖、广东省高校杯三等奖及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等多项荣誉,获得各类创新实践立项50多项,资助经费总额超过10万元,培养保研和考研学生20多名,还有大量本科学生毕业后进入阿里、腾讯、百度、网易和京东等国际一流的IT企业工作。实验室一位三年级的本科生在就读期间就曾出任了创业公司九尾科技“兼职猫”团队技术总监,管理多名全职员工,成为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创业的典型。

3.“医药信息检测与信号处理”科研PI团队

“医药信息检测与信号处理”科研团队成立于2011年1月,团队学术带头人为曹东教授。团队成员包括:叶辉,何晓华,王庆香。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客观化技术、医学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医学电子仪器、医学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科学研究。

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1项、广东省教育厅3项、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3项、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1项、广东省中医药强省科研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项、省级和厅局级课题15项。科研成果获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64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20篇。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名,多人次获得学校科技先进工作者、青年科技标兵称号和教学先进个人称号,新南方优秀教师提名奖。获得学校讲课大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全国首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三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广东省赛区成功参赛奖1项;广东省挑战杯三等奖2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3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8项,指导校级本科生毕业优秀论文2篇等多项荣誉。

部分科研成果:

1)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

本成果致力于中医医案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病案OCR软件,实现电子病案文档在不同系统中的高效、准确地转录;基于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出病案文本自动分类器,实现病案文本信息自动分类,病案信息快速自动抽取;初步实现中医药医案共享云平台,可为广大中医医生、教师、学生服务的医学医案智能化知识传承与挖掘平台,通过在线和移动平台可实施智能化导入名医病案,智能化搜索名医知识,自动对比名医医案,深度挖掘医案数据,体现中医医案的有效价值并帮助用户挖掘出中医医学创新的科研方向,将可达到服务医生、服务科研、提升学生中医学习的效果,尤其在岭南名医知识传承与创新将发挥较好的作用。

2)动物持续性注意力训练系统

该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各一套,实现动物持续注意力训练、测试、评估、数据统计分析的全过程自动化工作。该产品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成果,国内首创,可用于各类动物实验科学研究工作。

4.“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研PI团队

在互联网、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的全方位连接背景下,医疗健康数据的类型和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数据爆炸已让医疗健康行业真正进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实验室致力于打造一个涉及医疗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师生创新实践平台,实现老师的“教以致用”与“研以致用”,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与“做以致用”。目前,实验室的指导老师有3位(2位博士,1位高级工程师),学生有15位,项目主要包括:远程胎儿智能监护(校企合作项目40万)、南药智能动态溯源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与广东省财厅项目,该部分投入15.6万)、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智能诊断(国自然面上项目)、大学生心理情感计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药物重定向预测(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 )、药物肾毒性和类药性预测(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 )、医学图像处理与医学文本处理(广东省自然面上项目)等。

由广州市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优秀毕业生团队创立的公司——广州市壹度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创造互助、互爱和分享的社会价值为使命的新型科技公司,致力于连接人、企业、社会公益。团队技术涵盖:微信小程序、网页开发、AR应用开发等。目前重点自主研发和打造的项目有--国内首个公益性面向大学生的轻度心理聆听服务的移动平台:“风聆”。未来,“壹度”将更多地尝试运用互联网+的概念,对接服务与需求。

本团队成员承担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资金(动态保护)项目【粤中医函(2017)456号文】子项目中药材保护数据库管理的研究,经费5万元。承担广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基于广东省乡村振兴的南药产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编号:2019KZDZX2017)的项目大数据分析工作。参与广东省南药(化橘红)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作为广东省农业厅特聘岗位专家(粤农农函【2019】1019号),承担南药种植病虫害数据库的建设任务。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 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工科楼

联系电话:020-39358152

信息中心首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工科楼   邮编:510006  
设计与制作: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